記者簡浩正/台北報導
台大醫院副院長、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高淑芬表示,據國內全國性調查指出,台灣學齡兒童及青少年達ADHD(注意力不足過動症)診斷標準比例高達8.7%,約22萬人口;然而,對比健保資料庫針對9至13歲學童之統計數字,盛行率僅2.44%,落差不小,研判實際患者數為就診人數3倍,換句話說,國內ADHD患者就醫率僅3分之1。而除了藥物治療外,社交等補救訓練須同步兼顧。
▲據統計,台灣學齡兒童及青少年達ADHD診斷標準比例高達8.7%。示意圖非當事人。
高淑芬說,ADHD並非無藥可醫,從1995年以來,ADHD藥物已被臨床驗證可幫助患者減輕症狀。然而,還需父母願意接受孩子是腦部發育出了問題,許多行為「並非故意」,且同步需要學校提供社交訓練、補救資源,即「醫療、學校、家庭」都顧到,才能讓患者學習時的照護更全面。
▲台大醫院副院長高淑芬。(圖/台大醫院提供)
三總精神部兼任主治醫師、開業身心科醫師楊聰財表示,醫學上要判定為ADHD,可透過篩檢量表檢測。孩子必須在12歲以前,出現量表中粗心、難維持注意力、逃避、分心等9項症狀中至少6項,該行為發生場域至少超過兩個以上,如家中、學校與安親班等不同情境的表現皆一致,且症狀持續期間大於6個月以上,確實對生活、學習造成干擾,才會在醫師專業判斷下,被確診為ADHD。
▲楊聰財醫師表示,醫學上要判定為ADHD,可透過篩檢量表檢測。
高淑芬指出,目前ADHD治療上,最常見藥物為中樞神經興奮劑(MPH),其中又可分為速效與緩釋2種劑型,速效劑型藥效僅能維持3至4小時,讓學童在校用藥順從性降低,緩釋劑型藥物起始作用時間慢,消退時間也較慢;此外,近期也出現結合速效與緩釋優勢的全新劑型。
值得注意的是,臨床統計,若無接受穩定治療,約60%患者症狀將延續至成年,對認知學習、人際相處、職場表現等有重大影響。高淑芬建議,在使用藥物治療前,家屬應與醫師充分討論,來選擇最符合患者需求的處方。
來自: https://www.setn.com/News.aspx?NewsID=985366
離婚證人 、台北離婚證人 、新竹離婚證人 、彰化離婚證人 、高雄離婚見證人
遺囑見證人 、結婚證人
留言列表